上海市农科院研发新技术提高湿垃圾处理量有望在全市推广【资讯】
上海市农科院研发新技术提高湿垃圾处理量 有望在全市推广
随着9月的临近,炎热的日子即将过去。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夏季,面对容易发酵发臭的湿垃圾,上海开展了一场全城大作战。近日市农科院研发出一种微.. 随着9月的临近,炎热的日子即将过去。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夏季,面对容易发酵发臭的湿垃圾,上海开展了一场全城大作战。近日市农科院研发出一种微生物技术,用以提高湿垃圾处理量,有望在全市推广。请听汤丽薇发来的报道:
湿垃圾一直是垃圾分类中最让居民觉得麻烦的事,特别是夏季,一旦错过当天扔垃圾的时间,垃圾就会变臭甚至滋生小虫。不少单身的年轻人甚至为了避免产生垃圾,入夏以来几乎三餐都在外面解决,不过大多数家庭还是选择积极面对,寻找各自的解决办法:
[我是听同事推荐的,然后就到上买了一种垃圾处理机,湿垃圾倒进去后大概一天,就会变成那种粉末的东西,可以做种花的肥料,反正不用天天担心垃圾变臭。]
如今各大电商平台上,从几百元、上千元的垃圾粉碎机,再到上万元的垃圾降解处理器,都颇受欢迎。不过,源头减量仅靠普通市民的一己之力并不足够,这个夏天,上海的一些居民小区里悄然出现了一种灰绿相间的湿垃圾处理机,它可以悄无声息的就把湿垃圾95%转化为气体排放掉,剩余5%变成土壤状的肥料用来养花种草,设备研发方上海壹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亚东告诉,这个垃圾大胃王是南极科考站垃圾处理装置的 同款:
[它达到了没有污水排放,它很低的噪音,没有恶臭的气味产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上海的日处理的湿垃圾4000多公斤,那么未来的方向,在迭代过程中形成更简化的一个操作,更小的体积来完成更大的这个处理量,让湿垃圾不出社区。]提高湿垃圾的末端处置能力,也是上海加紧在做的事。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吕卫光就和所里的研究员们就在研发一种微生物技术,希望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筛选一种比较功能性的微生物,通过发酵产生一些生物菌肥,把这个餐厨垃圾变成高档的生物肥料。]
替代焚烧处理法,走资源化变废为宝路径是上海湿垃圾处理的大势所趋。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就建立了预处理、好氧发酵、厌氧发酵、除臭处理及污水处理五大工艺系统,这里的负责人杨元晖告诉,在不断调试和技术升级下,这个原本设计为每天处理200吨湿垃圾的厂站,夏季以来处置能力提升到接近250吨:
[一个是固体的部分,基本上全部变成肥料了,资源化率可以做到将近100%,还有一部分液体提炼出毛油出来分给有资质的单位去做成生物柴油,然后毛油之后还有污水,污水还会把它再做沼气的利用,可以发电也可以变蒸汽,一方污水的话大概现在可以产生30方左右的沼气,发0.6几度电,每天可以自发电大概超过2万多度。]
- 上一篇:信阳抛丸机叶轮耐磨件供应强烈推荐0
- 下一篇:铁总谈中国高铁一批境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